乌克兰战场上,一种奇特的混合战车正吸引着军事观察家的目光——它被戏称为“科学怪人”,其诞生并非源于设计上的雄心壮志,而是资源匮乏下的无奈之举。这辆战车巧妙地将T-72B主战坦克的炮塔移植到了2S19自行榴弹炮的底盘上,其背后展现的是乌克兰军事工程师在极端条件下的创造力与求生欲。
技术细节方面,炮塔来自T-72B3坦克,但其“接触-5”反应装甲和先进的观瞄系统已被拆除,使其功能回归到标准T-72B炮塔的水平。然而,目前这辆“科学怪人”的主炮却空空如也,引发了诸多猜测。有人推测可能会安装一门火炮,但考虑到2S19底盘与T-72炮塔座圈直径的巨大差异——前者为2444毫米,后者仅为2280毫米——这种设想几乎不可能实现。这需要定制一个复杂的转接环,其工艺难度远超前线维修站的能力,只有专业的坦克设计局才能胜任。 内部空间的限制也使得将其改装成装甲运兵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展开剩余57%更实际的推测是,这个炮塔实际上只是一个占位部件,用来封闭2S19自行榴弹炮的开放式车体,而这辆底盘完好,但其它部件受损无法修复的2S19自行榴弹炮则被赋予了新的使命。考虑到乌克兰目前备件短缺,特别是苏联时代的火炮系统,这种“拼凑”行为实属无奈之举,旨在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可用的坦克部件。 类似的改装在过去也有先例,当坦克的底盘和炮塔受损无法修复时,常被改造成抢修车、运输平台或工兵作业车辆。 这或许也是这辆“科学怪人”最终的归宿。
尽管2S19自行榴弹炮本身的车体装甲防护有限,但其底盘源自T-80主战坦克,并配备了T-72主战坦克的强劲发动机,使其具备不错的机动性和适应性。 这种改装战车,虽然无法像标准主战坦克那样承受重火力直击,但在现代战场上,尤其是在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和阵地战成为主要作战模式的背景下,仍能发挥作用。 如果配备坦克炮和反无人机防御系统,它可以部署在预设射击阵地,执行间接火力支援任务,有效弥补乌克兰军队在火力支援方面的不足,即使其防护力远不如全装甲坦克。 这种战场需求的转变,也催生了这种“权宜之计”的诞生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金御优配-股票配资行业门户网站-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-无息外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